/ 文化 - 历史
清明和风俗
    清明,顾名思义,就是指天气逐渐晴朗。
    清明是为表明气候变化而设定的二十四节气之一,是每年的4月4、5或6日,今年的清明是4月4日。
    在清明前后,最低温度上升到零摄氏度以上。
    在我国,清明是农业生产的第一道重要程序——播种节气。 
    我们的祖先一到这节气就把浸泡的稻种播撒到苗床,还进行旱地作物和蔬菜的播种,而且在庭院撒下花籽儿。



     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所研究师申光日说:“在清明这一天,我国人民上坟扫墓,祭祀祖辈,也进行了移葬。
    每年一到清明,我国人民就上坟扫墓,修缮晚秋到冬季期间所受损的坟墓,移植草皮,而且为新坟墓立了碑。清理坟墓及其周边后,在墓前为祖辈祭祀,最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吃一顿预先准备的饮食。”
    每到清明在水田和旱地播下种子,上坟扫墓的民族风俗源远流长,一直传至今天,这就很好地反映我国人民勤劳、高尚的民俗传统。